【领航新征程】以十九大精神为动力带领村民致富

2017-11-09 14:38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洪为亮 字号:

“学了十九大习总书记的报告,作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信心倍增!”11月3日,记者到响水县张集中心社区华余村采访党总支书记袁以华时,他正组织村委班子成员传达学习贯彻十九大会议精神,通过学习,他们对华余村的下一步发展充满信心。

走进华余村,一条条混凝土路面、一栋栋厂房、一排排整齐的农民别墅、一个个致富项目、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到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村民们高兴地说:“我们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变化,一靠党的万企帮万村富民好政策,二靠我们村有一位好书记袁以华!”
  村民所称颂的好书记袁以华是响水县宝龙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今年46岁,2000年7月入党,2002年4月创办宝龙纺织有限公司,2014年担任华余村党总支书记。
  关键时刻挑重担
  华余村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也是全区的后进村,村里债务累累,经济发展步伐缓慢,群众苦不堪言。为了尽快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区党工委和华余村广大群众把目光落在了袁以华的身上,希望他能挑起华余村党总支书记的重担。面对自己风生水起的企业、区党工委的重托,以及华余村广大群众的期盼,袁以华考虑再三: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党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是民营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理应以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反哺家乡为己任,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的战斗之中,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主动参与,积极作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为了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袁以华走马上任第一天,就召开了村干部、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结合自身企业优势,提出了“以工兴村,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以引进项目发展工业经济和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促农增收“双箭齐发”,全力增强全村的综合经济能力,努力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
  凝心聚力谋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袁以华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要想别人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他努力争取做到。在工作中,他以身作则,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2015年,袁以华刚上任后,得知常州一客商有意要到响水投资兴办项目,他先后三次去常州,亲自和老板交谈,介绍响水发展的优势和潜力,经他苦口婆心的介绍,激起了老板的兴趣,赢得了老板的信任,终于将“光伏发电+油牡丹种植”农光互补项目落户华余村。项目总投资6500万元,占地170亩,年创产值3500万元。该项目的引进,不仅农户可以得到土地租金,还提供了120个就业岗位,加上自己宝龙纺织二车间技改扩能又需60个工人,使全村近200个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月工资3000元左右,年收入可达3万元以上。为了提高村企结对帮扶的效应,袁以华还走出了一条“村企结对、互利共赢”的创收之路。项目投产后,每度电返还村集体0.0525元,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累计返还村集体42.83万元,实现了“政府得税收、村里有积累、企业增效益、农民得实惠”的多种效益。
  为了引进更多的项目,增加集体积累,带动农民增收。2016年3月,袁以华又自备“粮草”三次南下招商,凭着他对南方企业老板熟悉的优势,实行敲门招商、以商引商和真情招商。他三天跑了10多家企业,与20多个老板亲切交流,终于打动了众多老板的心,又成功引进了一个投资1100万元的“好友生物科技”项目,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能源颗粒。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将本村和周边邻村的作物秸秆变废为宝,还为秸秆“双禁”和保护碧水蓝天、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并安置了本村30名低收入户劳动力就业,实现脱贫致富。
  无私奉献显真情
  华余村原先的基础设施老化,排灌能力较差,有的田块旱不能灌,涝不能排,导致农户年年减产,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原华余村二组的200多亩土地,无水种植水稻。袁以华通过现场了解情况后,决定新建一座电灌站,解决农户灌溉难问题。可苦于村里无钱。怎么办?袁以华经多次向区申请,争取一部分资金外,自己主动垫资20万元,帮村里新建一座电灌站,解决了200多亩地用水问题。三组原先没有一条好路,雨天道路泥泞不堪,群众出行很不方便。他想,要致富,先铺路。于是,他又带头垫资1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广大党员干部纷纷捐款,很快筹足了资金,不到一个月,该组的水泥路建成了。2016年春节后,袁以华得知该村6组两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时,他主动登门劝说两名学生家长,还为这两名学生每人资助500元学费,使他们高兴地重返校园。
  为了让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早日落户华余村,他坚持带病和客商交谈。客商见他身体不舒服,就劝他赶快去医院治疗,他却对客商说:“只要您能到我们村投资,我这小毛病算不了什么!”在袁以华这种对工作极端负责精神的影响下,这位老板第二天就专车来到华余村进行考察,并很高兴地签订了项目投资协议书。
  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华余村原负债20多万元,现如今已拥有村积累3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由原先的7860元增加到13658元,几乎翻了一番。华余村连续三年获得区年终综合考核第一名,2016年还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基层党组织”,他个人连续三年被县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

编辑:左武叶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盐城新闻网”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