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文化广场灯不亮了,就打开手机扫一扫;街头环卫设施要更换,也打开手机扫一扫……63岁的邓怀加习惯了把自己的烦恼“托付”给一款“二维码”。
邓怀加是阜宁县罗桥镇沿街村的居民。他手中的二维码,是当地市、县政协2021年投入使用的“有事好商量·你扫码大家议”线上协商议事平台的二维码。在这个平台上,居民扫码后可以留言、提建议,将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反映到线上。
在该镇射滨村“协商议事亭”的柱子上,“有事好商量·你扫码大家议”的二维码格外醒目。老党员李兆强说:“平日大家讨论集体大小事情,扫个码就能反映上去。”全镇23个“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都有独立议事二维码,通过推进议事二维码进服务大厅、进协商议事室、进公示橱窗、进村庄居住点、进园区企业,群众可随时扫码参与协商。镇协商议事室落实专人,按时登陆负责后台的社情民意反映、收集、分析,及时对协商议题筛选、交办、调研,组织具体事项商量、反馈、落实等,让“有事好商量·你扫码大家议”进入千家万户。
几年前,袁桂才从罗桥镇沈顾村老家搬到县城,城里的生活曾让他颇感不适。“家里办计划生育奖扶,既不清楚村里办公时间,又不懂带哪些材料,好几次扑空、白跑。”袁桂才说。
眼下,类似反复跑腿的“脚尖烦恼”正悄然化解。小程序上,从基层办事到便民服务,从志愿服务报名到村里通知查看,居民都可以“一键通达”,免去了跑腿之劳。
“以前总觉得村委会离我们有距离,现在‘有事好商量·你扫码大家议’小程序上老百姓的投诉事事有回音,我们才觉得村委会就在我们身边。”罗桥镇东凤社区52岁的居民钟二章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努力做到让数据多流动,老百姓少跑腿,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到社区的关怀。”阜宁县政协委员、罗桥镇协商议事召集人朱丽雅说,截至目前,“有事好商量·你扫码大家议”平台共处理问题135个,其中村级限时解决65个、镇督办解决70个。
从“脚尖”到“指尖”,“有事好商量·你扫码大家议”平台帮助老百姓传递心声,很多过去由于沟通不及时造成的基层矛盾得到化解。如今,这样的平台不仅是居民的“掌中宝”,还成了村干部的“解压阀”。
沿街村有1600户人家,近5000位居民,但村“两委”只有11名工作人员,繁杂的工作和众口难调的诉求让村干部疲于奔命。自从“有事好商量·你扫码大家议”平台上线后,不少曾经“跑断腿”的工作任务,现在点点鼠标就能把握老百姓心声,下沉到村的政协委员及时指导开展协商议事,既助力解决许多具体民生问题,又宣传了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罗桥镇建立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代表、老委员“五老”协商智库,目前成员有100多人。通过项目建设“工地议”、产业发展“田头议”、民生实事“庭院议”、环境提升“广场议”、重点议题“现场议”等协商形式,提高议事质效。林舍村12名村民环境整治务工费用拖了8年未兑现,群众扫码反映后,村协商议事室迅速组织议事,让“直跺脚”的村民们变得“直点头”;张赵村一五保户去世后,宅基地变成了垃圾场,通过组织周边农户协商议事,让废地变绿地,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罗桥镇运用扫码议事赋能基层治理,打通治理堵点。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与村合作社专题协商,议出千亩蔬菜种植基地;围绕安全生产排查整治,组织大糕加工户、小区居民电动车充电等专题议事;结合公墓建设、群众文化活动、绿美村庄建设,组织乡风文明专题议事。结合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重点事项,聚集关系群众的大事、要事、实事、难事,政协委员将宣传政策和现场服务结合,帮助群众办理社保缴费、电子医保激活、安装反诈App等业务,切实解决群众不会办、不便办的问题……
“‘加快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县域社会治理能力’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推动政协委员常态化下沉基层,通过‘有事好商量·你扫码大家议’线上协商议事平台,让社区治理更有精度,更显温度。”阜宁县政协副主席李德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