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在滨海县滨淮镇康庄片区1000多亩商薯19、美薯1号优质基地看到,挖薯机来回穿梭,一垄垄红薯从泥土中翻滚而出,薯农门怀着丰收喜悦之情,给刚挖出土的红薯去泥、分拣、装箱、上车、加工打粉。
黄河故道边种植红薯历史悠久,其得天独厚的沙壤土自然资源为红薯培植优质高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近年来,滨淮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大户带动、小户参与”的发展模式,以党建引领,以红薯高产示范户做先导,以可观的特色经济效益吸引周边村民参与红薯种植,全镇红薯面积已扩展到1.5万亩,已打出了“故道红薯”品牌。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该镇充分利用康庄片区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薯产业。组织村组干部、种植大户到山东考察观摩,学习先进地区红薯种植、贮存、深加工等技术,动员村民发展以成本小、投入少,效益高的特色农产品经济项目。实施科学种田、有机肥当家合理密植,为红薯生长优质高产丰收打好基础。与此同时,该村还同江苏美阳薯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种植红薯合作协议,由美阳薯业有限公司负责保底价收购红薯,较好的解决了农民大面积种植红薯销售的后顾之忧。在红薯销售找到“婆家”之后,康庄村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种植力度,积极发展“订单式”农业,优化红薯、西葫芦等特色农产品的结构,加快农村电商一站式服务领域,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做大做强地方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走出了具有黄河故道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径,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鼓起农民钱袋子,增加村级财政收入。10月初,在红薯收获之前,村‘两委’干部通过市场调查,得知红薯深加工比卖鲜红薯要增值2到3倍的信息,于是经村‘两委’研究决定,由村主要干部带头、大户加盟,投入10多万元,购置两台套红薯加工淀粉机和设备,招聘10名工作人员,于11月1日开机试生产成功。目前,已拿到粉丝销售订单10万斤。”康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龙江说。
责任编辑:荀婷 陈为琨 王彦